新聞中心

《中國中醫藥報》報道:綿陽為中醫藥發展開出“醫保處方”

發布時間:2023-06-09 09:27:53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把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作為(wei)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傳(chuan) 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重要內(nei) 容,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事。在被譽為(wei) 中醫之鄉(xiang) 、中藥之庫的四川省綿陽市,曆代名醫輩出,名藥資源豐(feng) 富。此前,在實施分級診療製度背景下,由於(yu) 中醫藥醫保報銷受限等諸多因素影響,這裏的中醫藥資源優(you) 勢未能得到很好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

隨著《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guan) 於(yu) 醫保支持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四川《關(guan) 於(yu) 醫保支持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相繼印發,綿陽市立足本地區中醫藥資源現狀,從(cong) 醫保定點、醫保目錄、醫保支付等方麵細化20條工作舉(ju) 措,為(wei) 促進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建設中醫藥強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擴大定點範圍 讓群眾(zhong) 方便看中醫

分級診療作為(wei) 國家深化醫改的重大舉(ju) 措,旨在優(you) 化醫療資源配置、降低群眾(zhong) 就醫負擔。然而,如果對城市三級中醫醫院一味執行“小病不出鄉(xiang) 、大病不出縣”的分級診療政策,那麽(me)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300多個(ge) 中醫臨(lin) 床路徑將因病員來源問題而難以實施,也約束了患者的就醫選擇權。

為(wei) 此,綿陽市醫保局和市中醫藥管理局結合本地實際,聚焦“支持中醫醫療機構發展”並作出積極探索: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含中西醫結合、少數民族區、中醫診所)醫藥機構、中藥零售藥店等納入醫保定點範圍。按規定將三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首診醫院。至此,中醫臨(lin) 床路徑的病員來源問題和患者對中醫藥服務的自主選擇問題均迎刃而解。以綿陽市某三甲中醫醫院為(wei) 例,今年1~4月同期門診量比去年增加5.24%。無疑,這一政策的落地,將有利於(yu) 城市三級中醫醫院在差異化競爭(zheng) 中實現良性發展,也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公平享有中醫藥服務的權利。



優(you) 化目錄管理 讓群眾(zhong) 放心用中藥

醫院中藥製劑是中醫藥臨(lin) 床實踐的智慧結晶,因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費用低廉等優(you) 勢而備受患者青睞。但是多年來,許多醫院製劑都隻能在本院使用,且新申報製劑所受製約較多,相關(guan) 程序也較為(wei) 繁瑣。無論從(cong) 保障患者中藥用藥需求的角度,還是從(cong) 推進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的角度,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支持醫療機構中藥製劑使用”,綿陽市表明堅定立場並明確提出:支持醫療機構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積極申報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醫保目錄內(nei) 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調劑範圍內(nei) 使用的,可按程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目前,綿陽市共有73種醫療機構製劑(其中中藥製劑65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按照“乙類藥品”管理,並於(yu) 202351日起正式實施。以18luck线上娱乐為(wei) 例,該院根據名老中醫的臨(lin) 床經驗總結及科研成果,依托獲得GPP質量認證的製劑中心,研發並生產(chan) 合劑、酊劑、顆粒劑等各類製劑34種。在此次發布的醫療機構製劑目錄中,該院28種製劑(其中中藥製劑26種)被納入。相信隨著相關(guan) 調劑措施的深入推進,市中醫醫療集團的基層醫療機構也將成為(wei) 資源共享原則下的受益者,從(cong) 而惠及更多民眾(zhong) 。

完善支付政策 讓群眾(zhong) 共享大健康

基於(yu) 中醫藥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在現代社會(hui) 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一些政策已無法適應中醫藥的發展。以綿陽市為(wei) 例,在此前的醫保支付政策中,一方麵缺少中醫單病種收付費和報銷政策,另一方麵對中醫診療項目和中醫醫院總控指標均進行限製。眾(zhong) 所周知,中醫醫院以中醫類治療為(wei) 主,對於(yu) 身患多種疾病的患者限製使用診療項目並不利於(yu) 疾病治療。製定不同於(yu) 綜合醫院的差異化政策勢在必行。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反複的論證後,綿陽市支持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又一舉(ju) 措應運而生,這就是:“推進中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其對“中醫診療項目評審申報、中醫診療項目價(jia) 格調整、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jia) ”等內(nei) 容均作了明確規定。

仍以綿陽市某三甲中醫醫院為(wei) 例,今年該院新增4個(ge) 中醫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動態調整15個(ge) 中醫診療項目價(jia) 格,平均調增幅度20.72%。在DRG支付清算中,一方麵在調整係數上進行了適當傾(qing) 斜,另一方麵在“中醫藥診治率與(yu) 醫保支付掛鉤”的激勵機製下,今年1~4月的中醫治療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3%,有效促進了中醫藥服務的臨(lin) 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