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肝硬化“隱性殺手”:脾功能亢進的危害與應對策略
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聽起來專(zhuan) 業(ye) 且陌生。然而,它卻是許多肝硬化患者不得不麵對的問題。本文將帶你了解肝硬化脾功能亢進這一病症,以及治療手段脾切除術的利與(yu) 弊。
一、脾功能亢進:肝硬化的“伴生問題”
肝髒是人體(ti) 的重要器官,負責解毒、合成蛋白質等。當肝髒受到長期損傷(shang) ,就會(hui) 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髒功能受損,導致門靜脈壓力升高,進而引發脾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是指脾髒腫大,導致外周血一係或多係減少。這一病症不僅(jin) 會(hui) 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還可能導致出血、感染等嚴(yan) 重並發症。
據統計,肝硬化患者脾腫大的發生率在36%~92%,脾功能亢進的發生率在15%~70%。一項意大利的研究顯示,在2525例慢性肝病的患者中,肝硬化910例,其中出現脾腫大的有460例,占50.5%。在我國北京一家三級醫院的5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脾功能亢進的患者有137例,高達27.4%。在另一項包含4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研究中,對並發脾功能亢進的患者按理化特征進行分類,結果顯示低病毒載量組、HBV DNA陰性組、HBV DNA陽性組、HBsAg陰性組和HBsAg陽性組的並發率分別為(wei) 58.84%、55.77%、61.43%、54.74%和59.84%,均在50.0%以上。這些數據凸顯了脾功能亢進在肝硬化病變中的高並發率,以及其廣泛的臨(lin) 床危害性。
二、脾切除術:對抗脾功能亢進的“利器”
脾切除術,作為(wei) 一種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的常見方法,已經廣泛應用於(yu) 臨(lin) 床。然而,這一手術的利與(yu) 弊一直是醫學界討論的焦點。
利:
1. 促進肝組織再生和改善肝功能:脾切除術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組織再生得到促進。
2. 降低門靜脈壓力:脾切除術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的門靜脈壓力,從(cong) 而減少消化道出血等並發症的風險。
3. 改善內(nei) 髒及全身血流動力學:脾切除術有助於(yu)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內(nei) 髒及全身血流動力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降低消化道出血風險:脾切除術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
5. 改善肝纖維化:脾切除術有助於(yu)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延緩病程進展。
6. 增加外周血血細胞:脾切除術可以有效增加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血細胞數量,特別是血小板。
7. 調節免疫:脾切除術有助於(yu) 調節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等風險。
8. 降低肝癌發生風險:數據顯示,在2678例肝硬化伴脾亢患者中,有828例發展為(wei) 肝細胞癌(HCC),高達30.91%。在接受了脾切除術的359例患者中,有62例發生了HCC,發病率為(wei) 17.27%。在未行脾切除術的2319例患者中,有766例發生了HCC,發病率為(wei) 33.03%。脾切除組較未切除組的HCC發病率降低了接近50%。在另一項多中心的回顧性研究中,脾切除組1、3、5、7年HCC的累積發病率分別為(wei) 1%、6%、7%、15%,而非脾切除組為(wei) 1%、6%、15%、23%。這些數據表明,脾切除術在降低肝硬化患者並發HCC的風險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9. 改善營養(yang) 狀況:脾切除術有助於(yu)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營養(yang) 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弊:
1. 術後感染:脾切除術後,肝硬化患者喪(sang) 失了脾髒的免疫屏障功能,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2. 術後靜脈血栓形成:脾切除術後,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並發靜脈血栓的風險,特別是門靜脈係統血栓。
三、決(jue) 策篇:權衡利弊,作出明智選擇
脾切除術是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的有效手段,具有降低消化道出血風險、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組織再生等臨(lin) 床益處。然而,脾切除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術後感染、術後靜脈血栓形成等。因此,麵對脾切除術,患者和醫生需要全麵評估病情,了解手術適應症、禁忌症及可能的並發症。同時,患者還應考慮自身健康狀況、年齡、生活習(xi) 慣等因素,綜合評估手術風險和收益。了解除脾切除術以外的其他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內(nei) 鏡治療等,也是明智之舉(ju) 。